影評《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

《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改編自連續20年被美國圖書館學會列為「十大禁書」的恐怖童書系列。

別於近期恐怖片愛以突發驚嚇影音表現手法的「效果派」,本片敘事上更具文學底韻,其所意圖傳達的意寓也更值得讓人思考。

由《水底情深》的奧斯卡金獎導演吉勒摩戴托羅(龍貓導演)監製,《驗屍官》導演安德烈艾弗道夫執導,電影改編自連續20年被美國圖書館學會列為「十大禁書」(其實是恭維)的恐怖童書系列。




《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原著是一共三部的鬼故事合集,有點像是台灣以前的司馬中原鬼故事或是孫叔叔說鬼故事系列,在鄉野恐怖傳說中加上作者意識,作者阿爾文施瓦茨蒐羅了美國各地的鄉野怪譚,整理潤飾後集結成冊,加上插畫家史蒂芬甘梅爾將想像中的鬼怪具體成像,於是乎這童書就成了孩童的夢魘、家長撻伐的對象! 


改編電影當然無法將三部一共 82 個鬼故事悉數完整呈現,偏僻的小鎮裡,母親離家的少女、兩個魯蛇等級男孩、暴戾的惡霸青年...,種種與《牠》的似曾相識,讓觀眾在看見那棟廢棄大豪宅時,立馬自動投射《牠》,不知這劇本是否帶了些惡趣味的致敬?




當劇情裡至關重要,怨靈以血字在原本書中的空白頁面書寫了鬼故事,而在故事中提到的人名必在現實之中死去的時候,我們真的可以確定《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亦是《死亡筆記本》的西方真人版,吉勒摩戴托羅這傢伙被日本動漫荼毒的相當徹底啊~ 

而導演安德烈艾弗道夫在上次拍出評價不錯的《驗屍官》之後,這次《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又更堅持使用恐怖敘事方式,不追隨溫子仁恐怖片中那種大量突發驚嚇(Jump scare)的風格,反之藉由精細的美術與較多層次的故事、人物情感鋪陳,藉由觀眾對於角色的情感投射,在心靈上帶給大家更深刻的恐懼感!!

艾弗道夫讓不熟悉《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的人領略恐怖故事的時代意義及功能,熱愛原著與恐怖文本的戴托羅,則憑藉豐富的想像力與影像魅力,讓忠實讀者再一次愛上這套恐怖故事集。戴托羅不僅重現風格強烈的故事插圖,還賦予它們獨立的個性,讓這些黑暗化身成為片中真正的主角。
無論你是否想像過畫作動起來的模樣,這部電影在美術設計及攝影上的巧思,真的很厲害!更令人咋舌的是,本片竟然還原了繪者史蒂芬甘梅爾的暈染筆觸及明暗對比。當巨大的「蒼白女」在燈光下現身的那一刻,她引發的震撼效果,絕對令人印象深刻!

《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讓人深刻在心裡的,是寓意。



電影裡可憐的女孩莎拉。在城鎮裡,流傳著一個她以黑魔法殺害小孩的故事, 但隨著結局揭曉,這竟是家族為了隱匿工廠毒害所編織的謊言,莎拉卻因此被關押虐待,最後成了恐怖怨靈!
而編導也在故事主軸的1968 年裡穿插了當年美國選舉的新聞影像,當時不分陣營,都向人民宣揚美國是個強國且有能力結束越戰(但同時知名的五角大樓的內部文件其實早已做出了對戰爭悲觀的結論)。
無論是出於顏面或政治利益,如同《郵報:密戰》的劇情,這份報告被隱瞞,取而代之的英雄事蹟的宣揚和對共產擴張的恐懼戰術蔓延。
我們因故事精彩有溫度,讀來過癮入迷而相信了某些價值觀點,但這些美妙故事會不會如同鬼故事一樣,其實只是遮掩事實的謊言、或是自我對於恐懼的投射罷了?
如同電影的開頭所述「故事可以療癒,也可以傷害,故事造就了我們」。 
但,故事大多數是騙人的!


《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不僅是改編電影,更是艾弗道夫與戴托羅精心張羅的華麗盛宴。每位恐怖愛好者在享受刺激的冒險故事之餘,或許也會回想起第一次接觸恐怖作品時,從坐立不安到充滿熱情的心路歷程。這股熱情讓本片打破改編電影的桎梏,也為恐怖文學電影立下全新的高度。
#欲望都市 #SOC影音 #免費線上看 #影評


留言